经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等程序,我省新选聘的3969名大学生村官近期陆续赴村任职。
为充分实现竞争择优,发动更多优秀大学生参与,我省今年积极创新选聘方法,拓宽选人渠道。报名阶段,各地深入高校、深入大学生中间,进行选聘动员,宣传江苏的村官政策和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吸引和动员优秀高校毕业生参加选聘。省委组织部创办全国首家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官园地》,广泛宣传我省大学生村官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应聘热情。34498名报名者来自525所高校,其中“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3671人,中共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的人数分别达到选聘计划的3.3倍和4.6倍,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占选聘计划的48%。
选拔阶段,注重考察大学生村官德才表现、工作能力和到基层工作志向。各道程序严格规范,并将每个环节向社会公布,实行阳光操作。笔试环节,按“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围绕农村基层建设实际重点测试履行村官工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等。面试环节,采用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重点测试考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考察环节,各地组成考察组深入高校,充分听取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辅导员和部分老师意见,并与考察对象个别面谈,了解其综合表现和到村任职志向,力争把最适合村官工作的优秀毕业生选拔出来。
经过层层把关,共有3969人成为我省2010年大学生村官。他们分布在全国307所高校,其中来自北大、清华、南大、东大等“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有1166名,占29.3%;73.6%为中共党员,近8成曾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及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的276人。
目前,各地正按照省选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赴村任职工作。除了保障生活工作条件、开展岗前任职培训外,各地积极开展岗位需求调研,拟定分配方案,制定帮扶措施,提前做好各项工作,以帮助新任村官尽早熟悉农村环境、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