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可宣告死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民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 )。
A.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有意思表示
C.行为内容不违法 D.行为形式为书面形式
3.最长诉讼时效可以适用( )的规定。
A.中止 B.中断 C.延长 D.中止、中断或延长
4.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包括( )。
A.添附 B.买卖 C.拾得遗失物 D.善意取得
5.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 )。
A.不动产 B.枪支弹药 C.毒品 D.货币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jgwy.org/> 参考答案
1.【答案】B,宣告死亡是法律上对下落不明达一定期限的人所作的死亡推定,所以时间条件尤为重要。根据《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宣告他死亡。(1)下落不明之日起满4年的;战争期间自战争结束之日起下落不明的也要满4年(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宣告失踪适用的时间条件是2年,不管任何情况。其正好与意外情况下宣告死亡适用的时间一致。
2. 【答案】B 该题实际上是考查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在不清楚民事行为的有效条件的情况下,可直接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相对照,不难得出结论。民事法律行为人有效要件包括三个方面:主体合格,即是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内容合法,即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三是意思表示真实,即不是基于欺诈或胁迫等做出的意思表示。本题所给选项中A.C.D三项都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要求,只有B符合题意。
3. 【答案】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最长诉讼时效的适用规则。最长诉讼时效是指对各类民事权利保护的最长时效期间。其适用规则是:时效期间是20年、适用范围没有限制、从权利受侵害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可以适用延长。由此可见,A.A.D项不符合题意。
4. 【答案】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方式。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前者是不依赖于他人的行为而取得,后者是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某种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取得。添附、拾得遗失物、善意取得都是原始取得的所有权方式。
5. 【答案】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了保护现代频繁复杂交易中的第三人的利益设置的。其适用范围问题,理论争议颇大,实践中的做法也不一,又没有直接的法律根据。一般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动产,不动产不适用;枪支弹药和毒品是禁止流通物,也不能适用善意取得,货币是特殊的种类物,可以适用。
